作者投稿

第三十一章 是对立,也是统一

小说: 降薪 作者: 山有一虎 字数:2077

  肖林每天都巴望着有老板来买布,即使不买,哪怕来看看也好,因为工厂实在太安静了,有时安静得可怕!可是,这几天所有的客户都跟他对着干,连一个鬼影也没有,这让他叹息不已。有时,他听见喘着粗气的车子,由外向内开进来,他的心便跟着沸腾起来,他知道这是“前四后八”来这里装货了。可事情往往不随人愿,车子是来了,却是别的型号的车,声音听起来有点“前四后八”七八成的样子,它们根本不是来装货的。即使是正儿八经的“前四后八”,也一定是机械厂那边的车,装货或下原材料,有时停的久一点,有时停一两分钟,就走了。把肖林一颗炙热的心都给带凉了!尽管这样,这段时间,肖林还是最喜欢听这一声声粗犷的、厚重的乐音,对他而言,这不啻是天底下最美妙的歌声了。然而在这之前,肖林一听到这种沉郁的声音,心里就会很不舒服,像生病一样难受。现在反过来了,变成异乎寻常的舒服、喜爱了!

  “这货老卖不出去,恐怕马上又要放假了。你看这次总厂订的这吨货,很快就做齐了。可直到现在,总厂那边还是没有要货的迹象。假使需要货的话,总厂的货车早发过到了,可到现在货车还……看样子,这批货想卖出去,很悬!”肖建东的分折不无道理。这些做口罩的老板,都把北京某区的疫情,看成是做这笔生意的“晴雨表”,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会察觉,进而判断出有利于自己的计划和行为,从而形成一整套防范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所以,总厂迟迟不见把车发过来,很有可能是出于一种“明哲保身”的需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把发出去的订单,取消其实施性。而总厂和无纺布厂,基于一种有血缘的“父子”关系,它们是真正的一家人,所以,高低不会太计较,它们是断然不会反目成仇的。

  肖林他们几个,也曾听张刘两人说过,总厂还不来带这批货回去,是因为北京某区疫情持续看好,总厂的口罩价格也受到牵连。于是,在这批订单上,总厂把口罩布的单价一压再压,实际上就是和钱老板一起商量的意思,因为总厂那边,钱老板也是股东。他们是一家人,是把钱从东屋放到了西屋,布的价格,高一点低一点,亏和赚都无所谓。自然,钱老板不会计较这些。但又有点不甘心,干脆就把货全部压下来,以期最后一搏。

  然而大家都觉得这样风险太大了,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是应该稳妥一点好。因为本身车间的货,都是建了“楼房”才放下去的,现在又要增加一吨货,给这些货腾出地方,这“楼房”不得不又要“码”高了!

  可老板就是老板,老板有老板的思维与任性,他的想法要是被员工猜到了,那就不配当老板了。

  果然大家在劝导老板时,说风险太大了。结果老板一语惊人:没有大风险,何来大利润,都像你们这样办事畏畏缩缩,不敢向前,工厂早倒闭N次了。

  但是没有一个人认同他的观点。大家普遍认为:这个钱老板是在耍小孩子脾气,如果他非要一意孤行,不听劝阻,那就只好让他自食其恶果了。用当地一句警告人的话说:冇呷过亏!只有吃过亏的人,才会长记性,以后不会犯同样的错。

  中国社会自古就是这样: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然而很多情况是:不在其位,也谋其政;在其位,不谋其政。肖林发现“谋其政”的人,往往都是广大农民阶级,是他们一次又一次推动社会的进步。在一个小小的工厂,员工就是农民,他们的建议和行为,往往决定工厂的走向和发展。

  所以,钱老板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自己的独断专行是错的。不应该“逆”着大众的思想走,把自己推向一处悬崖。

  于是,钱老板向总厂的秦经理打了一个电话,

  简单说明情况,为了缓解工厂库存的压力,前面那一吨货过两天给你们送过去。但得到的回复是,由于疫情的进一步好转,口罩布的单价又降低了一个等级。如若能接受,就把货送过来。如若不能接受,就算了!

  最终,心高气傲的钱老板,终于又一次被命运击败了。于是,布匹越堆越高……

  “看来又没希望了。”肖林对于老板先前的固执,到后来的随波逐流,到现在的失败,做出了客观公正地总结。本来他就对老板没有什么好感,这样子一搞,肖林认为他就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他还认为老板在战略上缺少一种眼光。是因为老板的失职,才导致这一吨货“全军覆灭”。

  但肖林仍然希望总厂能回收这一吨绵布,多少教人看到一点希望!然而没有!

  布在一尺一尺地增加,“楼房”也在一米一米地增高,这种“危机”肖林曾经尝过,他知道其中的滋味并不好受,甚至异常的苦闷。所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无论如何,肖林是不想再尝试了。所以,肖林正在想其它的办法,把布尽快弄出去。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肖林顾不了那么多。在他心里,即使自己不是老板,也要尽一个员工的职责,为工厂的发展壮大献计献策。即使前路困难重重,也绝不退缩,直至马革裹尸。

  “老板,再和总厂联系一下,看能不能把这些堆积如山的布,卖出去一些。”肖林几乎在哀求老板,虽然他知道这是没有用的,但他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和老板当面沟通。然而结局让他心灰意冷,其实他早知道结果,自己又一次失败了,但并不后悔。

  为了工厂的发展,他曾奔波在一条孤独的小径上,自己为自己加油、点赞。

  最后,他终于明白了:员工是工厂的创造者,老板是工厂的毁灭者,他们曾经有过交集,交点就是你死我活的对立,但也是一种无懈可击的统一。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