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投稿

正文 五

小说: 风情美女 作者: 冷雨 字数:4936

  过了一段时间,金铭像换了个人似的,不但把对杨光,郭栋的疏远气象消失得无影无踪,还对杨光显得格外亲近,好像她突然从杨光身上发现了什么奇迹,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把杨光当作国宝似的,十分关心,百般呵护。

  星期天,大家都在河边洗衣服,金铭当着大伙的面,就把杨光手里的衣服端过来,亲自给他洗。每次演出结束,不管怎么晚,怎么累,金铭都要和郭栋一起帮着杨光收拾道具,整理装车,杨光和郭栋挡也挡不住。

  对金铭的变化,杨光觉得奇怪,郭栋也觉得奇怪,杨光问郭栋:“金铭又怎么了?”

  “又不太正常。”郭栋莫明奇妙地回答。

  “是不是又出什么事了?”杨光神经兮兮地问。

  “这么着,没事也能闹出事来!”郭栋担心地说。

  “队长找过她,她不是很小心了吗?怎么胆子反倒更大了?”

  “该不是逆反心理吧?”

  “那不是拿着鸡蛋碰石头?军纪还管你什么逆反?”

  “不妙,得提醒提醒她。”

  “咱俩一起找她谈谈吧!”

  “好!”

  又是一个星期天,阳光明媚,绿草茵茵,郭栋,杨光,金铭,三个好朋友坐在一片竹林下的河滩上。河滩上满是白净的河沙和鹅卵石,清净的河水在一旁哗哗地流淌着,眼眐眐地看着鱼儿在河里扎着堆游,水车摇着长臂,静静的,慢慢地转动着,不远处,农人挑着采茶担子,在长长的木桥上来来往往,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开的金黄金黄,真是风光秀丽,满目春色。

  然而,三个人却没有心思欣赏这良辰美景,一个个心事沉沉的样子,坐着,谁也没开口。

  杨光问:“铭铭,队长是不是找过你?”

  金铭低头无语。

  郭栋问:“是不是队长找你以后,你才躲着我们的?”

  金铭依然默不作声。

  杨光说:“领导有话啦,大意不得。”

  郭栋说:“好朋友放在心里,别为什么事和别人较劲。”

  金铭终于慢慢的抬起头来,她脸上流着泪水,轻轻的说:

  “我什么都明白,你俩不用担心,我知道我该做什么。放心回去吧。”说完,自己先走了。

  “金铭今天为什么不爱说话?”

  “金铭怎么哭了?”

  望着金铭远去的背影,郭栋和杨光,你望我,我望你,你问我,我问你,俩人谁也找不出答案。

  没过多久,文艺队就整装出发,直奔黄山。

  时令正是初春,江南已是满目青山绿水,遍野山花烂漫。油菜花开得铺天盖地,像一大片一大片的金色阳光,水稻田里碧绿碧绿,像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色湖泊,水乡三月,风光无限,此情此景,引得杨光诗兴大发,站在敞篷“大解放”上,他情不自禁的吟起了唐朝大诗人白居易那首《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金铭,杨光,郭栋,他们都在敞篷大汽车上,贪婪地欣赏着远近四周的风光。此时此刻,他们不是忆江南,而是身在江南,便因人在景中,景在人前,有说不尽的新奇感,抒不尽的赞美情,望不尽的江南景。年轻人就是这样,高兴的时候,早把往日的烦恼丢得一干二净。

  因为路途较远,天蒙蒙亮,部队便集合出发了,现在,太阳虽然露了头,却很少见到农人,大概是四周的青山太高了,竹林太密了,山沟太深了,遮住了庄稼人劳作的身影。

  远远地望着,在青山绿水间有一处处美妙的村庄,那徽州地区独有特色的粉墙黛瓦马头墙农舍,在早晨淡淡的雾霭里时隐时现,这景这色,无处不洋溢着“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的韵味。

  经过几个小时的行程,傍中午时分,到达了黄山脚下的“黄山茶林场”。文艺队的车一到大门口,就受到了茶林场几百名“知青”的夹道欢迎。这些上海“知青”,说着上海人特有韵味的普通话,带着上海人细嫩白皙的面容和笑脸,充满了上海人真真切切的待人热情,迎接解放军的到来。

  汽车刚刚在场内大院停稳,战士们刚刚跳下车,一个个热情洋溢的知青便涌上前来,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水煮汤圆,那汤圆好大好大,比北方人的“元宵”大出好几倍,四五个就一碗。行了半天军,又渴又饿,这汤圆又解渴,又解饿,战士们像吃了仙丹妙药,一个个神采奕奕!

  知青们又捧上来清香四溢的热茶,这可是真正的“黄山毛峰”!是知青们亲手采集,亲手制作的。只见那淡黄透明的茶水里,浮动着一个个嫩黄的茶尖,像一个个小美人,舒展着小巧的肢体,在小小的水世界里轻歌漫舞。

  吃饱喝足的战士们在队长指挥下抓紧时间搭台布景。舞台在茶林场的大礼堂里,这就比野外搭台省了不少事。不过,灯光,布景,音响等设置工作,也忙了大半天。

  部队和茶林场领导约定的是“军民联欢”,也就是双方都出节目,共同娱乐。为了表示向地方虚心学习,队长给金铭,杨光,郭栋他们三个人安排了一个特别节目,让他们仨跟上海知青学一段“上海沪剧”,不仅要学会“上海沪剧”的曲调,还要把唱词的发音学成上海方言。

  这一来,难度就大了,现学现演,晚上就要登台,队长交待任务时,距晚会开始还不足两小时,这期间还有吃晚饭,化妆等许多准备工作,从未说过上海话,连听上海话也是第一次,更未见过“上海沪剧”是什么样的三个北方兵实在有些紧张。

  队长却满有信心地说,你们三个是小精灵,我相信你们能出色完成任务!

  队长布置下来,谁也不敢打哏。当队长把一个綽号叫“漏斗”(据说是得名于吃得快,排得快)的男知青,和一个叫“伞兵”(据说是得名于经常在梦中从二层床上掉下来,且每次都拽着床单下落)的女知青,介绍给金铭他们仨时,还有不到一个小时就要开演了。“漏斗”急忙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歌词,大家的脑袋一下子凑了上去。“伞兵”便说:

  “解放军同志唉,我先来说说上海话发音好吧?”

  金铭看是个女知青,凑上前急忙说:“姐呀,你就连曲带词儿一块教吧,时间来不及了呀!”

  “唉吆吆唻,那样学不成的唻,先把词发准了音,曲子就好办了嘛!”“伞兵”很执拗但很客气很礼貌地说。

  “好好好,那就先学上海话。”金铭怕再争辩误了时间,赶紧点头同意。

  “阿拉桑捱哇(我们上海话)还好听的唻,难不着你们解放军的唻!”“伞兵”好像先要做思想工作,慢条斯里地说。

  “唉,帮帮忙嗷,解放军同志着急的唻!”“漏斗”说出了战士们急于说又不便说的话。

  “好的,好的。”“伞兵”一边答应,一边推推眼镜,看着歌词,咽了口唾沫,才正式开始。

  “第一句,‘毛主席著作闪金光’,上海话是‘毛织衣字这锁精钢’。”

  大家赶快跟着学。

  “第二句,‘照得车间亮堂堂’,发音是‘照得初该亮当当’。”

  就这样,三个战士聚精会神地学着上海话,因为有紧迫感,加上三个人天资聪明,像学绕口令一样,很快把一段歌词的上海话学得滚瓜烂熟。

  接着,又学‘上海沪剧’的曲调,也很快成功。

  晚会开始了,由于是军民联欢,更由于有聪明活泼的上海知青的参加,晚会开得十分热烈,节目丰富多彩,一开始,战士们跳了一个“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的集体舞,接下来,一位身材颀长,眉眼清秀的女知青的一曲“见了你们格外亲”,把晚会很快掀到了高潮,当金铭她们三个人走上台,不慌不忙,有板有眼,有韵有味地演唱“上海沪剧”的时候,全场响起了暴风骤雨般的掌声!

  白天行军赶路,晚上联欢演出,大家都有些疲惫,但毕竟都是年轻人,美美地睡了一觉,便又浑身是劲。

  黄山一夜,竟然无梦。

  队长决定今天放一天假,让大家登黄山。消息昨天就公布了,战士们兴奋得不得了,只是因为太累了,晚上倒头便睡,竟连美梦也没做上。

  今天可要美梦成真了!天一放亮,队长就把大家喊起来,睁开眼才想起今天要登黄山,年轻人顿时又活跃起来。匆匆吃过早饭,队长又宣布了几条注意事项,大家便在知青向导带领下开始登山。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香古色,华丽多彩的黄山大门。门楣上,“黄山”二字赫然在目。知青说这是陈毅元帅的题字,大家驻足而望,赞叹不已。

  又见一个青岩陡壁,满壁雕着“大好河山”四个大字,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巨岩不远,有一石桥,有人正在拍照。郭栋眼尖,赶忙招呼金铭和杨光,三个人在“大好河山”前合了一个影。

  穿过一片竹林,听到潺潺流水声,循声望去,汩汩清泉顺着岩石泻下,水路在岩石上形成了个大大的“人”字,杨光说,这就是书上说的“人字瀑”!

  还没等他细说,郭栋招呼:“快跟上,人家走远了!”

  看大家累了,向导便把大家引进一个雕梁画栋,硫璃碧瓦的小楼阁里。

  只见那楼阁上有“听涛居”三个字,向导说,不久前,越南胡志明主席来黄山曾在此休息。

  果然,进入楼阁,便见白色的墙壁上横挂一幅“墨宝”,那是胡志明用毛笔书写的汉字诗,杨光一见,便摇头晃脑地朗读起来:黄山小孩真乖乖,见我就叫胡伯伯……杨光还在有滋有味地朗读,品评,抄写,金铭就招呼:“郭栋,杨光,队伍出发了!”大家赶忙一拥而出。

  到达“慈光阁”的时候,大家都累得汗津津的了,队长让大家休息一下。杨光一边喝水一边说,书上说,前面有个“一线天”,穿过“一线天”,就看到“迎客松”了!

  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大家虽然人在山中,身在景中,却还是对“说书人”颇有兴趣,都围过来听杨光侃侃而谈。杨光见有听客,兴致大发,如临其境地发挥起来:

  “那迎客松生长于坚岩石缝之中,一年四季苍翠昂然,八百年来迎风斗雨,百折不挠,站在路旁,迎神迎仙,恭恭敬敬,不辞辛苦……”

  “我们非神非仙,它欢迎不欢迎啊?”有人打趣地问。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杨光学着迎宾口号,笑得大家前俯后仰,疲惫皆无。

  “出发!”队长发令。歇了一阵,乐了一陈,大家情绪高昂,速度挺快,刹时,穿过“一线天”,来到“迎客松”面前。

  果然,不出杨光所言,“迎客松”依岩而生,挺拔如主,静静地伸展着长枝密叶,欢迎山中客人。

  站在这里,举目眺望,“天都峰”高陡如屏,似在眼前。山下,雾霭缭绕,山头,白云飘飘,令人望去如梦如幻,愰在仙境。杨光激动地一手拽过郭栋,一手揽过金铭,“快看,那就是‘松鼠跳天都’!”

  顺着杨光的手指望去,大家看到:高耸入云的山巅,有一个巨大的顽石,那顽石恰似一个大松鼠,正俯视着脚下的万顷云涛,似乎就要一纵而下,要在那云的“海”里畅游一番!

  “太美了,太美了!真是鬼斧神功,天公巧作!”

  金铭也被这美石奇景引发了诗兴,感叹不已地叫了起来。

  没等金铭抒情尽兴,队伍又忽啦啦地走了。郭栋和杨光又急忙一人拉起金铭一只手,喊一声“女诗人,再不走就掉队了!”三步并做两步赶上了队伍。

  三个人手牵着手,相互搀扶着,跟着队伍,脚尖挨脚跟地,循着山路上的石阶步步登高,到达了黄山最高峰“莲花峰”。

  站在这里,极目四望,只见山峦起伏,云涛翻涌,奇松怪石,目不暇接。

  站在一块巨大的圆形石岩上,杨光诗兴大发,拽过郭栋说:“来,咱俩即兴赋诗一首,四句,我来前两句,你来后两句。”说罢,也不管郭栋想没想好,昂起头来,高声朗诵:

  天高峰险啊,

  我在云端。

  郭栋在一旁赶快接上:

  山河壮丽啊,

  祝你平安!

  接着,俩人对着群山又高声共诵了一遍。

  金铭听着,也是感奋不已。但怕误了跟队,便拉起郭栋,“快走吧!咱们可要掉队啦!”见郭栋金铭双双跑去,杨光急收诗兴,跟着追了上来。

  下了“莲花峰”,走完“百步云梯”,穿过“鳌鱼洞”,前面有一处平地,队长对大家说,休息一下,我们登到前面“光明顶”就准备往回返了,否则,这黄山风景三天三夜也看不完。下山时速度要快些。否则黑天前出不了山。。

  很快过了“光明顶”,一路远眺了“飞来石”、“仙人晒靴”、“猴子观海”、“梦笔生花”、“笔架峰”、“石笋峰”等奇峰怪景,队伍便马不停蹄地下山而行。下得山来,天已漆黑,战士们却还都游兴未尽地谈论着“人间仙境。”

  临睡前,金铭翻开了自己心爱的日记本,写了一篇“黄山游记”,最后写道:

  杨光说他将来复员就到黄山工作,把黄山包下来卖门票,挣了钱都给农村上不起学的孩子们做学费,让所有的孩子都要成为大学生,好去建设美丽的大好河山!

  我说你想包黄山是资产阶级思想,本来黄山现在是向广大群众敞开游览,不卖门票,你卖门票,那不走资本主义发家致富的道路吗?

  郭栋却支持杨光的说法,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一件大好事。弄不好那时还挣外国人的钱呢,把外国人的钱挣来为中国人谋幸福,有什么不好?

  我想想也是。但愿杨光梦想成真。可是你杨光哪来的本钱包黄山哪?杨光说,那我就在自己的家乡把黄山奇景造出来,造个北方黄山公园,供人们游览观赏,也能挣钱哪,也能帮助孩子们上学啊!

  他还说,没什么难的,“梦笔生花”不就是一块尖尖石头上有一颗松树吗?“松鼠跳天都”不就是一块两头尖尖的石头横在山崖上吗?“猴子观海”不就是一块上圆下方的石头蹲在山头上吗?我们家所在的宽县也是大山区,那里松树、石头、山岩到处都是,我一定会在将来造成北方黄山公园!

  好雄伟的蓝图啊,我真可以相信杨光的雄心壮志啦!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