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投稿

第五十一章 传说中的大百科(一)

小说: 霸道狼少,独宠小白羊 作者: 祈九陌 字数:3817

  油纸伞是汉族传统工艺品之一,作为起源于中国的一种纸制或布制伞,亦传至亚洲各地如日本、朝鲜、越南、琉球、泰国、老挝等地,并在各地发展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油纸伞。随着大陆客家人迁移至台湾定居,也令中式油纸伞在台湾生根发展。油纸伞除了是挡阳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礼仪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媒婆会用红色油纸伞遮着新娘以作避邪。日本传统婚礼上,新娘也会被红色油纸伞遮着。琉球古代婚礼上也有用到油纸伞。老人喜好象征长寿的紫色伞,送葬时则要用白色伞。日本传统舞蹈也会以油纸伞作道具,茶道表演时有的要用“番伞”。

  宗教庆典中,也常看到将油纸伞作为遮蔽物撑在神轿上,此是取其圆满的意思,作为人们遮日避雨、驱恶避邪的象征。现时日常所用的伞多是洋伞,油纸伞多作为艺术品和游客纪念品售卖。

  2008年,分水油纸伞制作工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分水油纸伞厂是中国仅存的唯一一家保持桐油、石印传统工艺纸伞生产企业,分水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也是目前油纸伞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分水油纸伞第六代传人毕六福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从而成为中国唯一的手工油纸伞代表性传人。

  油纸伞是汉民族传统的日用雨伞,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油纸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经常使用的尼龙钢架伞是19世纪英国人根据中国油纸伞的开合原理,使用现代材料,工业化生产改进而来,虽然方便携带、价格低廉,但却是毫无生命的工业品,传统油纸伞那种雅致天成的美感,是尼龙钢架伞永远无法比拟的。

  客家方言中,“油纸”与“有子”谐音,故客家女性婚嫁时,女方通常会以两把纸伞为嫁妆,含“早生贵子”的意思;“伞”的正体字“伞”字里有五个人字,象征着多子多孙,伞面张开后形成圆形,为祝福新人生活美满圆满的意思。男子16岁成年礼时,父母会赠予一把油纸伞,希冀支撑门户之意。

  道教庆典中,

  正体的伞字由五个“人”字组成

  也常看到将油纸伞作为遮蔽物撑在神轿上,是因为油纸伞有趋吉避秽的功效。

  中国制伞历史悠久,最早的伞由鲁班的妹妹发明。

  春秋末年,中国古代著名木工师傅鲁班常在野外作业,若遇下雨,常被淋湿。鲁班妹妹想做一种能遮雨的东西,她就把竹子劈成细条,在细条上蒙上兽皮,样子象“亭子”,收拢如棍,

  1870年代,英国摄影师拍摄于北京郊区

  张开如盖。这就是最早的雨伞。东汉蔡伦发明纸以后,出现了在伞纸上刷桐油用来防水的油纸伞,文人雅士亦会在上油前在伞面上题诗作画,以遣情怀。宋时称绿油纸伞。以后历代均有改进,有纸伞,油伞、蝙式伞,最后形成今天的大众用品,使用至今已1000多年。

  油纸伞在唐朝传至日本、朝鲜,日本早期将油纸伞称为“唐伞”。油纸伞传至亚洲其他地区如越南、泰国、老挝等地后,又结合了当地的文化,有了各自的风格和名称。明朝《天工开物》提到:“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沈括《梦溪笔谈》也提到:“以新赤油伞,日中覆之。”在一些文学作品如《白蛇传》等也可以看到油纸伞的踪影。油纸伞除了是挡阳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礼仪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喜娘会用红色油纸伞遮著新娘以作避邪。

  很多人一提到油纸伞,言必称苏杭,好象苏州、杭州才应该有油纸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事实上,油纸伞是大江南北普遍使用的传统日用雨具,是一项传统、普遍的手工业。从前的油伞作坊就像裁缝铺、铁匠铺一样,遍地开花,寻常可见。只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受现代工艺的冲击,机械化生产的金属骨架布伞取代了传统手工制作的油纸伞。传统工艺的油纸伞,工艺讲究、繁杂,年轻人不愿从业,使得曾经风靡一时的油纸伞,到了消失的边沿。先前,遍地开花的伞厂(伞铺、作坊)所剩无几。

  晾伞

  中国现只有婺源甲路、四川泸州、浙江杭州、湖南,还有就是台湾美浓。现已被列入“非遗”保护的有泸州纸伞、杭州绸伞和婺源甲路纸伞。泸州纸伞、杭州绸伞申报得早,一同被列入为国家级“非遗”。后来申报的甲路纸伞,是省级“非遗”,接着在申报国家级。论规模、工艺,是婺源甲路纸伞。甲路纸伞起源于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康熙甲戌年(1694年)载入史册,1936年在国际产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恢复生产后产量逐年上升,2014年产销量30多万把。其实网络中传闻的油纸伞多有是婺源甲路、四川泸州生产加工的,只是代理商而已。

  风汉月

  作为千年帝都的北京,自古不乏制作精良的油纸伞,但传承并保留下来的已为数不多。

  秦风汉月制作油纸伞的老艺人

  秦风汉月油纸伞专业制作传统油纸伞。油纸伞伞骨加工厂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江南。北京朝阳区东坝东窑艺术区有伞面翰花制作作坊。油纸伞现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制作油纸伞的艺人已不多,秦风汉月油纸伞的工厂集结了民间技术精湛的制作油纸伞的艺人,他们都是油纸伞制作的世家。

  秦风汉月油纸伞[5]传承传统油纸伞制作工艺,纯手工工艺,伞面为传统棉纸,伞骨为兰竹,刷纯天然桐油,伞柄和伞骨均保留素材原来的颜色,带有古朴的韵味。同时,秦风汉月还不断进行创新,研发,在伞骨、穿线、翰花等关键工艺上改革创新,油纸伞图案除了传统国画常见题材,如花鸟、人物、山水、石板拓印等,还开拓了脸谱、手绘青花系列等新题材,此外,还有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量身定做的特色。

  秦风汉月油纸伞各种伞面(8张)

  秦风汉月油纸伞为千年传承的古法制作。工艺复杂,周期较长。一把油纸伞,从号竹(选竹)到泡竹(水浸)、蒸竹(水煮)、晒竹、刨竹、刻竹、钻孔、拼架、穿线、串联、裱伞(把裁好的纸黏上骨架,修边、定型),曝晒、翰花(于伞面绘上图案,晒干)、油伞(在伞面刷上熟桐油)、晒伞,经过八十一道工艺,十五天左右的制作周期才可完成。因此,一把秦风汉月油纸伞集结了多种独有特点:

  ①为千年传承的古法制作,具有较高收藏性和传承性。

  ②伞面为专业画师手绘,油纸伞具有升值的潜能。

  ③独特的青花瓷图案包头,更具中国古典特色,为秦风汉月油纸伞增添一份优雅。

  秦风汉月油纸伞伞面图案(12张)

  ④油纸伞的每一份材料皆为精心选制,精美、结实、耐用,抗风防雨性强,可反复开合3000余次。

  一把油纸伞集合了濒临失传的手工艺、文人墨客之书画和富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典雅造型,古朴怀旧,精致唯美,是一件高雅的艺术品。秦风汉月油纸伞,收着是一种思念,展开挂在墙上或挂于屋顶能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让整个空间充满艺术感,格调高雅。当您拥有一把秦风汉月油纸伞,您可以用她为您遮风挡雨,让您在风雨之中依然优雅动人,气质倾城。

  众所周知的,花舞是个戏子,他们的这次江南之游,花舞别的什么也没带回去,只是带回了几把花折伞。

  起源于明末清初的泸州制伞业,其历史与泸州老窖差不多。

  石印伞面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泸州油纸伞的“黄金时期”。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靠近泸州小市码头的珠子街是“油纸伞一条街”。极盛时,泸州有100多家油纸伞厂,从业人员有上万人,主要集中在现江阳区蓝田、泰安、沙湾等地,年产“大红伞”2000万把。

  直到上世纪70年代,实用方便的钢架伞逐渐取代了油纸伞,泸州从事油纸伞生产的人开始转行。到了90年代,已经很少有人从事油纸伞生产了。[6]

  洋伞流行后,泸州油纸伞的工艺日渐式微,油纸伞工序繁复,制作成本高,利润少,难以吸引年轻人入行,2004年当地只有三十多名老工匠继续这门工艺,当时不少人担心泸州油纸伞会失传。2005年10月,上海吉尼斯大世界泸州油纸伞再度寄邀请函给江阳区政府,当地油纸伞业就开始复苏。

  油纸伞业复苏后,先在云南、贵州及泸州古蔺县、叙永县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盛行,作为祭祀、恭贺、馈赠等礼仪用品。不久又出口到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澳门等地区。

  泸州具有400多年的油纸伞生产制作历史,泸州油纸伞制作工艺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中央电视台曾专题采访报道。

  泸州油纸伞具有如下特点:一、历史悠久,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民间工艺品、仿古工艺品;二、泸州油纸伞基本保持其几百年的传统制作手工艺制作方式,号称是“中国伞工艺的活化石”

  泸州油纸伞部分伞样(4张)

  ,具有一定的传承性;三、泸州油纸伞制作工艺特殊,生产的油纸伞真正具有雨具功能的,把美观与实用功能结合在一起。四、经久耐用、工艺精细、品种多样、花型美观,以古典油纸伞为代表的一批新兴油纸伞企业将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结合在一起,推动了泸州油纸伞的发展。

  现时泸州当地仍然以传统古法制造油纸伞,70多道工序全手工操作,近几年,泸州当地从事油纸伞加工企业、作坊或个人越来越多,工艺也出现了一定的革新,很多厂家采用了电脑彩印的伞面,正成为泸州当地重要的旅游产业。分水油纸伞厂是中国仅存的唯一一家保持桐油、石印传统工艺纸伞生产企业,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也是目前油纸伞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分水油纸伞先后七次登上央视频道,参加国际级、国家级展演二十余次。最具特色的满穿伞,用五色丝线穿、渡二千多针,竹跳开关,一片双档,堪称伞中绝活。2013年“分水油纸伞”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8]毕六福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唯一法定传承人。

上一章 目 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