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投稿

第六十三章 穷途哭遇玉口成真(二)

小说: 炮灰黑化逆袭记 作者: 狐虎 字数:2074

  第六十三章穷途哭遇玉口成真(二)

  众人替他披衣穿鞋,拿到驿门。

  此时轰动了北直隶一省之官员,都来候问。

  到馆门时,听得吴公便服坐堂,怒容可掬,各宜俱不敢传禀,未得相见。

  但见听事官喝道:“拿到犯人解进。”喊罢,把张晋带到丹墀跪下,众人吆喝如雷。

  吴公把案一拍道:“你是什么人,胆敢黑夜号哭,是何道理?”

  张晋禀道:“生员张晋是来应举的,不知大人光临,有失回避,致于天怒。”

  吴公喝问道:“既是应举生员,后日便是头场,不去静养,却在这里胡啼乱号,难道哭下个举人来么?”

  张晋又禀道:“生员正为着场事悲伤,更有一天苦况,不堪细诉。”

  张晋这话可就是在撒谎了,他那里是在为如何进场应试的事情哭泣。

  吴公道:“也罢,你既是应举的,我如今先考你一考,通不通,我自有说。”叫左右写五个题目来,说道:“不须起草,以点香一炷为度,香完就要交卷。”

  张晋五题到手,真个不起草稿,不加点,一挥而就。

  及做完交卷,香尚有寸余。

  看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咱们这位张晋公子,虽说贪恋女色,但是功课还是没有放下,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

  吴公接来一看,还只说是先完成了一二篇,及看下去,却是五篇俱完,篇篇如锦心绣口。

  当下是越看心里越是不禁失声击节道:“奇才啊!奇才!”

  这还不算完,吴公有心还要再往深处试一试张晋的才情,因论及时事,和与战究竟何者为胜?

  公子张晋笑道:“夷狄侵凌之患,自古有之,非独我朝为然。特上与下无善策以御之,卒使彼得以鸱张,而民人卒受其苦。夫和以结其心,而尤必倚乎力;战恃乎力,而尤必服其心。未有相离而可能幸其功者。汉之和亲,历朝皆所不免,幸赖霍卫之智勇,运筹于帷幄,决胜于疆场,稍能辑洽以一自一安。典午之季崇尚清谈,遂至五胡乱华,僭据不可胜道。隋以诈取天下,亦将义成公主,下嫁启民。其时杨素、贺若弼、韩擒虎,俱能将兵服远。阿么慨然慕秦皇汉武之功,甘心通西域、略四夷。诸胡往来相继,郡县疲于送迎,糜费以万万计,卒令中国疲弊,以至于亡。洎乎石晋认为义子,而犹不免于内讧。我朝定鼎以来,澶渊之役,惟恃寇公为北门锁钥,而若范若韩,咸足以慑服虏心,如郭汾陽单骑出见之神勇,则可战可安,而天下咸赖以宁。胡人之欲无厌也,得其十望其倍,小不如意,軏兴兵相犯,苟无大将以御之。彼将视巾原为可啖,此时若欲求和,势必重加岁币而后可。及至往献之时,又生格外之求。如数予之则巳,否即加之以兵,是和之一策,为南人之偷安,而北人之利薮也。和则不必战,而能战之将,又不可无其人。虏如背议,六师所向,心赡皆寒,自然着信而不敢蠢动。倘徙恃杀戳,不能胁制其心,证伐连年,亦非柔怀之道。故必以和济之,二者缺一不可。当今之世,良将既无其人,而彷恃和亲以苟安,非计之得也。将见库藏竭而民力疲,天下无宁怠之日矣!可为长太息者以此。”

  吴公听罢,深嘉其论之明卓。

  当下,吴公便立即站下位来,忙吩咐讨衣冠皂靴来,更服相见。

  一霎时件件取到,装束如新郎一般。

  张晋要行廷参礼,吴公却再三不肯,谦让许久,然后行个南北立接的礼,揖罢安坐。

  这个时候,忽见听事官禀道:“门外各官齐来伺候。”

  吴公道:“且回他们,让他们下午再来相见。”书房就取白牌一面挂出,上写一应官员俱于下午参谒。

  众官方才各自回衙。

  且说吴公待茶后,即吩咐备酒。

  须臾入席,饮了几杯,张晋方把一段情由,及遇李离并哭泣始末,一一呈诉。

  吴公道:“原来为此,这个不难,且开怀畅饮。”

  二人直饮到八分酒意,方才撤去酒席。

  吴公就取牌票来写道:“河间府廪生张晋,宏才巨儒,仰本省学道补名送院。”写完,遂令知府将此牌谕转达学道,命他补送入闱。

  知府立刻将此牌呈示学道,造册补送入闱。

  吴公又取白金百两与张晋,为秋闱之费。

  注:春闱,指明清京城会试,均在春季举行。唐代考试定在春夏之间。宋诸路州军科场并限八月引试,而礼部试士,常在次年的二月,殿试则在四月;于是有春试﹑秋贡之名。元代于八月乡试,二月会试,明清相沿。均在春季举行,故称春闱。

  秋闱,是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由于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

  张晋拜谢告辞,吴公送至仪门而别,张晋仍回庙中。

  只见当地知县差八名皂快请张晋更寓。八人轮流更役,补陈食物,色色完备,又赠白金五十两。

  张晋进场,十分得意,三场文字,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心中满拟得第,益发怡情行乐。

  等至龙虎日放榜,高高中了第一名解元。

  他也不回家,一直待在京成,准备应付来年的春闱。

  明清时期是科举考试发展的巅峰时期,因此我们就以当时的科举制度为例。

  科举考试共有六级,分别为: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其中前三级只算入门考试,乡试、会试、殿试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科举考试。

  明清时期,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

  童生需通过童生试,即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童生试每三年举行两次,只有当通过院试考核后才能取得生员(秀才)资格,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童生试又叫入学考试。

  凡是取得秀才功名的读书人,可以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参加乡试。

  因乡试通常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