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投稿

第三十八章 晋位

小说: 弃妃不乖:皇嫂太撩人 作者: 茶汐黛 字数:3276

  慈安殿里,太后面色甚是凝重,而更为纠结的是司马珣。

  “皇儿意欲如何处理此事?”太后把玩着手中茶盏,犹豫着开口。

  “图瑟公主若是为后,定然不可。”司马珣心意已决,对于他来说,乌骊国是个早晚要除去的刺,今日不除,是因为此时朝中正逢多事之秋,等到度过了这段如履薄冰的日子,挥军西疆亦是指日可待。

  但如若乌骊国此时如此没有诚意投诚,他也不介意让黛烨再次领兵出征,一举收复乌骊,倒也算是为以后省去了不少麻烦。

  “哀家也是如此想法。”太后附和道,“若是随意封个名分倒也还可以考虑,至于嫁去的公主……既是为太子正妃,也不至太委屈。毕竟西疆战事刚刚平息,若是此时再起祸端,怕是会招来百姓的怨恨。大战过后,该是休养生息才是,何况朝中如今情势……”

  太后叹了口气,司马珣这皇位坐的不踏实,她这太后自然也做的不踏实。

  “母后说的是。”司马珣也是认同,如若不是到了不得已的地步,掀起战争对谁都没好处,最终苦的也还是天下百姓.“只是那图瑟公主该如何安置?”

  “皇儿自可收下,如今嫣儿也降了贵人,这后宫里越发沉重,好些日子没有什么喜事儿了。除了前阵子连兴家的那个庶出的闺女封了个常在,也是好久没有新人了,不如就借此机会大封后宫,也让宫里热闹热闹。至于皇后的人选,皇儿也该是上上心了。”嫣嫔降为贵人一事,搁在太后的心里一直都是个过不去的坎儿,那是她宗族里的人,说废就废了,她心里自然不满。而如今趁着这个机会,可以先把皇后的人选定下了,后宫有主之后,日子便也会规矩很多。

  “那依母后的意思,该如何晋封?”立后一事,司马珣倒是不急。黛月惜从护国寺回来之后,对他更是冷淡疏离,偏偏这后位,他还是想留给她。

  “那些入宫有了些年月的,都晋封一级如何?至于嫣儿,就还是让她当个贵人吧,等过一阵子‘反思’明白了,再说不迟;还有良嫔,她的晋封也可以等到诞下子嗣之后再说,是非太多也不利于她静养。”

  “尚可。”司马珣无甚异议,至于皇后一位……

  “至于皇后一位,哀家看云妃尚可,论家世论资历,放眼后宫,也就只有云妃一人担得起此重任。”太后此言全然是平心而论,不过是惦记着后宫安稳,能帮司马珣省了许多后顾之忧。如若不然,她自然还是希望从自家的家族里多纳些世界女儿入宫。

  “母后觉得惜妃如何?”司马珣迟疑半晌,终还是开了口。

  “入宫时间尚浅,出自将门之家,于军权有所裨益,然而于朝政却无甚好处。”不是太后不喜欢黛月惜,而是她更看重的是司马珣如何稳固自己的皇位,毕竟那敬虔殿里还住着一位时时能威胁到她地位的女人,宫外的王府里,也还有人惦记着那龙椅呢。

  “后宫是后宫,前朝是前朝。古训有云,后宫不得干政。前朝如何,儿臣不愿意拿后宫来做筹码。”若是放在以前,他其实无所谓谁来当这个皇后,如太后所说,云青缇确实最为适合。而如今他心里已然有了人选,便不愿以此为迁就。

  “皇儿可是糊涂了?这话怎么也说得出口。”太后面上明摆着不悦,没想到悉心栽培多年的长子竟会有如此幼稚的说辞。

  司马珣沉默不语,其实心里早就知道太后断然不会同意立黛月惜为后,但是他心里这个念想却不曾放弃过。

  “那皇后的位置就先暂且搁着吧,一切都如母后之前所说,所有妃嫔晋一级。良嫔和嫣贵人也按照母后的吩咐安排,图瑟公主可留下,也册封为妃可好?”司马珣并不打算在此事上与太后多做争执,既是如今因了黛月惜入宫资历尚浅达不成共识,那他可以等,等到太后不会再此事上做文章时候在提出立后一事也无不可。

  “暂且如此吧。”太后知道自己的儿子性情固执,也没指望真的说服他。

  “那依母后之见,是要选哪一位公主嫁去乌骊为好?”

  “如今公主之中,到了待嫁的年龄还未有婚约的,便是桐儿了吧。”太后若有所思,“这些年来她一直养在静太妃膝下,教养亦是极好,嫁去乌骊也不必担心失了我大铭的身份。”

  “恩,既是如此也好。前阵子儿臣也想过要给桐儿寻一门好亲事,虽是乌骊国路途遥远,但好歹也是嫁作太子正妃,算不得委屈。”司马珣自然是没有意见,他和那些个妹妹们虽说不算太生疏,但是由于平日忙于政事,也鲜少有时间可以和她们闲聊,除了他那不省心的长姐之外,似乎其余的心性都是不错。

  说起待嫁的公主来,其实还有一个,那就是他的胞妹司马琮。不过既然太后只字未提,他也不好提起,毕竟是和他一母所出,嫁去那么远的地方……司马珣在这一点上还是知道体恤他娘亲的心情的。

  时间已然是不早,司马珣急着回龙乾宫批阅奏章,也不想扰了太后歇息,便尽早离了慈安殿。

  说起大铭进来的几件大事儿,除了刚刚班师回朝的黛烨征战西疆之事,当属淮南的水患,许多灾民往北迁移,州郡的官吏纷纷上书要提请开仓赈灾,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反对大肆赈灾,想要留待军用。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若是没有粮草的保证,那军队也是不堪一击的。

  司马珣心里忧虑的事情委实太多,对于大封后宫之事就没有太过上心,只是着了福海一一去宣旨。

  云青缇和黛月惜已然是并驾齐驱,两人同时被晋封为贵妃。其余嫔妃除了良嫔和嫣贵人没有在此次晋封之列,剩下的均晋一等。就连刚入宫尚未满一个月的容常在,也破格晋了贵人。

  如今这会儿最高兴的,当属上书房翰林连兴,两个女儿都入了宫,嫡女为妃,庶女也是堪堪一个贵人,连带着他领了皇上的差事,也是顶顶有光的。

  传旨到青黛宫时,黛月惜正忙着晒书。转眼已是七月里,天正暖和。前阵子在护国寺呆了月余,错过了晾晒书本的好时候,这会儿也是紧赶慢赶的惦记着让那些古籍典藏也都好好见见阳光,捂了一冬天,若是不好好通通风晾晒一番,来年该是有许多书籍发霉长毛了,那多可惜!

  “汀兰,那本《铭词辑录》莫要在太阳下直接暴晒,拿到窗台那儿去,时不时翻动着就好。”黛月惜远远招呼着,眼看着书籍太多,窗台处放不下,这会儿已然在院子里搭了台子。看汀兰把她宝贝的词录放到太阳底下晒,还是有些心疼。那些个好书还是该好生伺候着才是。

  福海来的时候,便见青黛宫里这副混乱的模样。

  “惜主子,您这怎么还亲自动手了?体力活儿让丫头们去干就好,何必劳烦您亲自上阵呢?”福海带着身后一众丫头,恭敬的朝黛月惜行礼。

  “这些书可都是本宫的宝贝,不舍得让他人沾染的。”黛月惜半真半假的说着,看着福海身后的那些丫头,知道这青黛宫里是又要添人了。

  其实原本这青黛宫里的人手已然够用,吃喝有汀兰打点,穿戴有白芷伺候,还有院子里四个粗使丫头。只是晋了贵妃之后,按照贵妃的标准配置,贴身丫鬟就还得再添两个,粗使丫头也少不得,四到八个都是有的。福海是知道内情的,皇上考虑到惜主子喜爱清净,不爱奢侈,也不喜欢太多人伺候,便仅仅指派了六人入青黛宫伺候。

  “惜主子既是已然晋了贵妃,日后想要什么书自然多得去,您只管开口,天涯海角都自有人去给您淘弄过来。”福海谄笑着,真是庆幸自己从未得罪过眼前这主子。虽然与云妃一同晋了贵妃位,也皆是有稳固牢靠的娘家作后盾,然云贵妃多是因着多年操持后宫事才得了此晋封,至于眼前这惜主子,可才是真真得了皇上心意的。

  “我这儿的书,好些可都是外头没有的。”黛月惜心疼的是将军府中运来的典藏,想起留在恩鹿苑里的那些书,也有好多是孤本来着,只是这会儿莫名其妙的晋了贵妃,西疆战事也接近尾声,似乎也没什么由头能在离宫去,到恩鹿苑里享清福了。

  说起福海送来的这几个丫头,也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好在还能入得了黛月惜的法眼。

  那两个颇为水灵儿的,黛月惜便留了贴身伺候,问及名字,竟是“木槿”“芣苢”,与白芷、汀兰的名字倒是相得益彰,于是偏偏于此处讨了黛月惜欢喜,一个高兴便把在后面那四个丫头也留下了。

  “惜主子,皇上还说了,今儿个慈安殿家宴,让您早些准备着。”

  黛月惜听罢点点头,时间过得是很快,转眼又到月中了?

  回想起这些次宫宴家宴的,黛月惜真是觉得哪次都没有好运气。不过不知道今儿个司马逸还会不会来。

  司马珣择了四公主司马桐嫁去乌骊国一时,基本上已成定局,为表重视且以顾及安全为由,选了黛烨去送亲。司马桐母妃早薨,从小便养在静太妃身侧,算是与司马逸一同长大也不为过。而司马桐要去乌骊国和亲,司马逸该是不会乐意的才是。

  黛月惜在这边翻着《如毓词》,又看到上次随手夹进来的字条,“画里不知山水好,淡看不过袅云烟”,是熟悉的字迹和笔法,虽只是匆匆掠了一眼,却心下澄净,少了些许烦躁。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